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思考辨析】求贤再“渴”也需量力而行
近日,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南昌市进贤县20多名教师反映,被当地拖欠人才引进补贴近两年,原本被引进人才每年可获得1000元生活补贴,为期三年,但是从2020年到2022年年初也没有兑现。
白纸黑字签下的协议,并且有红头文件作为依据,奈何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兑现?县教体局的答复是,“也不是拖,只是需要时间走流程”。“走流程”需要走两年多的时间吗?这趟“流程”走得够长够久。而县委组织部的答复,则承认存在拖欠的情况,并解释称“县里已答应年后所有的补贴发放到位,因为年前那段时间确实财政紧张”。纸是包不住火的,在受到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财政吃紧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必要遮遮掩掩,更不能文过饰非。不过细细想来,仅仅是因为财政吃紧才导致人才补贴无法发放吗?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近年来,拖欠人才补贴的现象进贤县并非个例。2021年12月,有网民在问政湖南下留言,反映但当地人才生活补贴迄今尚未发放。2022年3月,多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询问2022年郑州市青年人才补贴停发的原因以及重新发放的时间等问题。2022年2月,有南宁的网友在网上留言,反映其本该在2021年9月领到的第二笔补贴,直到今年2月仍未发放到位。引进人才的时候高高兴兴,兑现补贴的时候苦口难言,除了疫情影响造成财力吃劲的原因,另外也离不开制定政策和引进人才的时候没有量力而行的原因。
前几年,全国各地竞相爆发“人才大战”,以市、县一级“主力军”,人才新政层出不穷,从发放专项补贴到放宽人才落户,从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到解决配偶工作问题,从提供免费人才公寓到提供购房津贴,人才的就业、创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方面面都受到“超国民待遇”,引来了人才,也发展了经济,但是由于对自身财政承载能力的考量不足,以及缺乏对未知风险的评估研判等,最终导致无法及时兑现政策。甚至在疫情期间,仍有地方提档升级人才政策,不断加大财政支出,最终不可避免地陷入尴尬境地,不仅损害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降低政府公信力。
诚然,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在制定政策和引进人才的时候不能只看眼下、不看长远,不能只想抓住机遇、不去评估风险。人才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与发展相适应;也不是越高端越好,而是应该与产业结构和区域功能相配套。尤其要考虑自身的财政支付能力,有多大“脚”就穿多大“鞋”,盲目贪大求多,开出的只会是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可能就连最基本的联系服务都无法保障。量力而行是人才发展的重要原则,也是推进人才工作的根本保障。
要做到量力而行,首先就要摒弃“跟风思想”,因地制宜、因应施策,认清自身财政承载状况,深入分析评估存在风险,建立健全应对防范风险体制机制,实事求是、脚踏实地抓好人才各项工作。其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出台人才新政不能为了炫耀政绩、博取眼球,应当正视当前的人才体量与经济体量,想单纯依靠引进人才来提高GDP总量是天方夜谭。最后是做好人才保障服务工作,畅通人才诉求渠道,完善联系帮扶举措,面对面倾听人才呼声,实打实解决困难问题,真正提高人才的荣誉感、归宿感、获得感。
综上所述,人才既要引得进,也要用得好、留得住,就必须拿出符合自身各方面实际情况的诚意,这种诚意绝不是只管前期招聘引进、不管后期保障服务,换言之,求贤再“渴”也需量力而行,唯有做到量力而行,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