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充实基层队伍,要防“一刀切”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浏览内容

[半月谈]充实基层队伍,要防“一刀切”

756 0 发表评论

基层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高素质人才队伍的鲜明标签是年轻、高学历。近年来,各地引进一大批有学识、有理想的青年投身基层一线,充实了基层干部队伍,给基层治理带来新气象。与此同时,部分地方将选用高素质干部“一刀切”、简单化为选用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误伤了当地有经验的基层干部的感情,造成基层干部群体责任倒挂、士气受损、人才浪费等问题,值得关注。

年轻干部为基层注入活力

半月谈记者走访多地,看到一批高学历青年干部来到基层一线,他们带着信念,勇于吃苦,乐于奋斗,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新变化、新气象。江西一位镇党委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对乡村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乡里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牵头。“农村里的‘土专家’‘老水利’有经验,但他们的想法跟不上时代变化,规划设计难以达到预期。如果请第三方公司出方案,花费较大,乡镇财政负担不起。”为解决这一问题,该镇有针对性地招入了一名国土规划专业的应届生。镇里让其熟悉当地情况后参与空心村规划建设,发挥人才效能的同时,也节省了设计规划的额外支出。如今,改造后的空心村已成为乡镇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学历较高,思维活跃,充满干劲,术有专长。”河南省长垣市常村镇党委书记王洁说,近几年,当地基层新进了7名年轻干部,他们学习能力强,办事公道正派,受到群众欢迎。

今年36岁的王洁也曾是一名选调生,12年前她带着硕士学历来到长垣工作,在街道办、乡镇、组织部等多个岗位锻炼后,去年又回到乡镇任职。王洁说:“每个岗位都能锻炼不同的能力,新进年轻干部本身底子好,只要虚心学习,踏实肯干,很快就能挑大梁。”

唯学历、唯年龄带来困扰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高素质干部并不等同于年轻、高学历干部,如果在任用上简单机械,唯学历、唯年龄,可能给基层治理带来困扰。

——年龄稍大就闲置,“喜新厌旧”挫伤干劲。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部分地市制定“乡镇领导班子中,原则上35岁以下干部不少于总数30%,至少配备一名30岁以下年轻干部”的乡镇干部换届指导意见。由此,一些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干部的晋升预期被打破,照顾“新生代”的同时,也误伤了“老黄牛”。趋势之下,一些地方偏向将大龄干部放到闲职上,其熟悉基层、贴近群众的中坚作用得不到发挥。西南地区一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对于没晋升的大龄干部,一般就让他们管公章、管钥匙,做一些比较简单的活,这一现象在当地比较普遍。中部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当地存在一些“点名干部”,点名时在,点名后走,本来还算年富力强,却干也不愿干,退也不愿退,很让人为难。

——先看学历再看能力,造成基层工作新负担。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地区会给予硕士干部“特殊优待”,一些领导给硕士干部单独设置以前没有的新岗位,这让单位其他同事在干事心态上出现变化。同时,一些工作能力强的年轻人,因为学历不高,在转正晋升时会遇到不少阻力。重庆一名机关干部介绍,单位一名30多岁的借调同事,工作能力受到单位认可,但因为是中专学历,迟迟没有调动人事关系。“单位进人没有本科以上的学历要求,但领导觉得他的学历拿不出手,非得让他考个函授本科才考虑给他转正。”这名干部说。

——“三门干部”变身“镀金干部”,影响基层人才队伍稳定。多名干部反映,基层已经有了锻炼“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就进机关门的干部)的培养体系。相反,一些干部为“攒”经历而“混”基层,错把成长台阶当上升“官阶”,容易形成不良导向,挫伤其他干部工作热情。一些高学历毕业生抱着‘先入编,再转岗’的心态来到基层,把基层当跳板,入职不久就谋划调动。”西部地区一位乡镇干部说。对此,西南山区一位县委书记并不讳言,“我经常接到电话,有人托关系请我同意放人,希望调动刚来的青年干部。”中部某经济强县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说:“我们招的几个年轻干部,几年间都陆续调走了。好不容易培养几个,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部分年轻干部表示,基层晋升的天花板本来就低,对年龄的要求又苛刻,稍一落后就超龄没机会了,让人很难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多干几年。

把握好平衡,避免“一刀切”

受访专家认为,提升基层干部素质,推进基层干部尤其是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不断优化,是有必要的。这需要在总体上、宏观上把握好平衡,避免采取“一刀切”等简单机械的做法。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陈文胜说,乡镇班子队伍老中青结合是最为理想的构成方式,但在现实中很难处处实现,对“老中中”“老青青”“中中青”等形态多样的次优模式也应予以包容,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既要在基本条件接近的情况下给优秀的年轻干部更多机会,又要让同样优秀而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保有“人尽其才”的发展空间。部分基层干部表示,他们能够理解相关部门锻炼培养年轻干部的想法,但不能仅仅因为年龄、学历满足条件,就把年轻干部放到基层重要岗位,这对基层的士气打击较大。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副教授郭毅认为,根本上还是要形成重视基层、激励一线的鲜明导向和整体氛围,在晋升渠道和经济激励上实打实往基层倾斜,这样才能在整体上调动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7期

半月谈记者:韩朝阳 周文冲 熊家林 周思宇 | 编辑:孙文豪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