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关注四川]召回“第一书记”彰显务实精神
向贫困村委派“第一书记”是扶贫攻坚的重要工作方式,而“第一书记”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扶贫攻坚的大局。四川省达州市强化了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管理,26日宣布召回、调整履职不力“第一书记”241名,并增派18名县处级以上干部到一线督战。此举在当地反响强烈。(11月27日《京华时报》)
今年6月,四川省启动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后,同时也就启动了“第一书记”召回制度。明确了“第一书记”“不胜任、不称职、不合格”调整处置办法,实行定期汇报、双向考核、不称职“召回”等制度,杜绝“被放羊、两不管”。
四川省召回“第一书记”,达州并非首例。今年10月份,四川北川广元市就对53名不合格的“第一书记”进行了集中召回,其中国家级扶贫区朝天被召回11人。继广元之后,达州集中召回“第一书记”241名,同时增派18名处级干部到一线督战,足见达州市组织部门是真正把选用、管理和考核“第一书记”的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了的,召回“第一书记”有力彰显了达州组织部实事求是、务实进取的精神。
俗话说的好,“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优秀并不是一顶“铁帽子”,不朽不蚀、用不变色。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环境中,不但考验着干部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性和耐力,更考验着干部对工作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新工作的执行能力,是集智慧和技术、心理和生理的多重考验。也许对于某个岗位,能够让干部尽显才干、凸显能力,但是在另一个岗位上,干起工作来或许就不那么游刃有余。因此,对选派出去的“第一书记”必须用考核、管理等方式来跟进,时刻掌握干部动态,最大程度确保“第一书记”人尽其才、履职尽责。
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目的是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换而言之,贫困村能否在致富的道路上快跑,关键就看“第一书记”的带头能力。要打赢扶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第一书记”发挥超常的能力,以百倍务实、千倍创新的精神推动地方发展,否则,就会拖小康社会建设后退。“卖出的商品不合格,厂家要召回”,选派出去的“第一书记”不合格,也要被召回,体现的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干部选用的严实精神。只有符合扶贫开发这个“齿轮”转动的“零件”,该项工作才能全面、顺利、深入推进。
不合格的“第一书记”被召回后,接下来就是要找到符合的“零件”,及时补缺,让扶贫开发持续深入推进。建议在甄选的时候,严格把关,把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有实战经验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加强过程管理,不合格,同样召回。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