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不能案牍劳形,文采再飞扬也是枉然
“初则喜正义之伸张,乐法律得施行,不屑媚俗,安于清贫。久矣疲命于杂务,掣肘各情形,荒于教子,未尽孝心……”2月23日,一则湖南某法官辞职信在微信朋友圈悄然走红,网友盛赞辞职信文采飞扬、笔者文字功底深厚,感叹辞职甚为可惜。(2月24日红网)
公职人员辞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辞职信却不断引爆社会舆论的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国家干部辞职的热议。有人认为,虽然人才流动是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国家干部流动过于频繁,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笔者认为,不管什么样的人才,在当前国家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首先树立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精神,必须把为党和人民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否再好的人才都无法凸显其应有的价值。
就拿湖南省法院系统的这位法官来说。按常理,长期奔波于基层,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是该法官的职责所在,至于“久矣疲命于杂务”,放在当前任何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何尝不是如此呢?“一杯茶一张报纸一天工作就结束了”的机关悠闲生活已经遥遥远去,现在的工作状态无不是每天“疲命于杂务”,哪里还看得到翘着二郎腿唱着小曲儿的国家干部。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上山下乡都能看到干部们的身影,更有的“第一书记”扑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半年,连家人都见不到一面。因此,若说该法官因为案牍劳形而辞去公职,那的确没有任何挽留的价值。
看了这篇文采飞扬的辞职信,有网友大呼“甚为可惜”。到底可不可惜呢?如果把公职人员的工作仅仅看成是舞文弄墨,那的确可惜了,毕竟,能写出这样文笔的干部,是凤毛麟角。不过,机关工作又不单纯是舞文弄墨、卖弄文笔,更多的是为人民群众、为社会、为国家办实实在在的事情。说白了,一篇优秀的文章换不来贫困群众所急需的生活必需品,更换不来走家串户、深入基层了解的社情民意。机关文书需要文笔,但是老百姓更需要能够长期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实干精神。
不管怎样,法官选择辞职是个人职业选择的自由,就像一个人选择进入国家机关,选择为党和人民群众服务一样。但是需要提及的是,为了不走不必要的弯路,每个人都应当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选择下海经商挣钱,还是选择进入体制案牍劳形,都应该有个方向。要知道,“当官就不能挣钱”,党纪严于国法,党员干部严于普通群众,或许,一旦进入体制,就真的不能“忠孝两全”。
“荒于教子,未尽孝心”,这样情况在党员干部中绝不是少数。一旦成为国家干部,就必须有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品质,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这些优秀党员干部,哪一个不是疲命于工作岗位,而亏欠于家人的。因此,不管文采再好、才华再横溢,不能案牍劳形都是枉然。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