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官员偷情为何屡禁不止?
近日,一段名为“什邡市教育局纪委书记与女下属偷情”的视频在网上流传。视频中称,四川省什邡市教育局纪委书记阳义明与女下属赖兴华长期偷情。今日11时许,新京报记者从什邡市纪委获悉,目前涉事的两名当事人已被停职检查,事情正在进一步调查当中。(新京报,10月8日快讯)
又是一起官员偷情事件,面对网络频频爆出的官员偷情,作为我们网民而言,似乎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些案件中总结出以下四点。
一是偷情的双方,往往发生在领导身上,利用权力之“便”,顺手牵“羊”,而对象往往都是下属,从黄盖与周瑜的的角色扮演中我们不难猜到,一个是愿打,一个是愿挨,相信官员偷情真正是“因为爱情”的并不多。女下属为了向上攀爬,不惜以牺牲身体为代价,向上级领导“示好”,上级领导恰好也有这个嗜好,再加上毫无抵抗的意志力,坐怀不安,自然就出了桃色新闻。
二是爆出的方式都是网络,从近几年爆出的官员通奸案件来看,他们都栽倒在网络上,都是来源于网友的爆料。起初是来源于某论坛、某视频网站、某博客,但是随着案件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不少正规媒体网络开始采访、报道事件,并争分夺秒地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出,紧跟着就是形形色色的网络媒体评论人口诛笔伐,让事件主人翁置身漩涡而无法自拔。眼瞅着事件已经发展到了无法收拾的乱局,“有关部门”于是启动了调查程序。
三是都来源于群众的力量,中央下派到各省的巡视组,打的都是“大老虎”,而中央巡视组到各省的人手有限,举报投诉渠道不能满足现状,加之,体制内的巡视监督,难免会身在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官员偷情揭发均来源于强大的网民力量。不可否认,一些视频的曝光是经过处心积虑的,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官员偷情必然导致“情场”失意。
四是传播速度迅猛,但凡网上有人爆出官员偷情的信息,该消息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络上疯狂传播,纵使有人出钱删帖,但是删帖的速度远远不及其传播的速度,毕竟网络是一个共享、开放的平台。当今社会不乏有仇富、仇官的人存在,官员失足成为最大的看点,而对违纪官员的处置也成为网民穷追猛打的热点。新兴网络媒体的发展成为打击和揭发官员违法犯纪的最有效载体。
以上四点都是导致偷情官员“阴沟里翻船”的致命点,但是偏偏就有一些官员顶风作案、前仆后继,难道这些还不足以让官员引以为戒?归根结底是官员的素质问题。
以四川省什邡市教育局纪委书记阳义明与女下属赖兴华偷情为例,阳义明至少可以从两点上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第一是作为领导干部的身份,与下属岂能干出男女苟且之事;第二是作为教育局纪委书记,自己都是吹哨子的“裁判员”,然而阳义明根本没把纪委书记当成一回事儿,不但自己没有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还以身试险、铤而走险。
今天爆出某领导包养情妇,明天爆出某领导藏了若干小三,后天爆出某领导与下属偷情,仿佛这样的新闻已经不算是新鲜事儿了,但是何为这种事情在官员之中屡禁不止。
作者认为,之所以频频爆出官员偷情,根本不在官员偷情案件的增长率,而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媒体让每个群众都成为记者,庞大的网民群体也是每个案件升温发酵的催化剂。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也许都没有准确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即提升官员的道德和素质是迫在眉睫之事。
国家机关与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是否盈利,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是企业选人、用人的依据,因此企业用人的标准趋于数据化、标准化,而国家机关不求盈利,因此国家机关的用人标准更加趋于一种理性化。理性化的用人标准促使机关不少人怀着“养老”的心态对待工作,混一天算一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在百无聊赖之中就难免滋生其它念头。
在此,作者认为,我们为何不将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引进国家机关单位呢?打破机关单位“吃大锅饭”的工资待遇体系,让机关单位能进能出,机关干部能上能下,将竞争、服务和效益等理念融入机关干部管理,如果能这样,官员就会自发地提高自身道德和素质,那么领导那种高枕无忧的心态就将不复存在,违法违纪的案发率也能真正实现下降。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