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政府转型的角度看公车改革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站在政府转型的角度看公车改革

2926 0 发表评论

自从中央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等公车改革措施之后,社会对公车改革后实行的车改补贴进行了广泛热议,虽然“充分的讨论是有益的,但其中也存在对政策的误读”。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公车改革,账该怎么算?》解答公众质疑,对于社会存在的改革后比改革前支出的行政成本高进行了解答,“改革后的公务交通支出必须低于改革前支出的总额,这也是车改的政策底线”,就是说公车改革的目的是降低行政成本,而非为增加财政开支另辟的蹊径。文章最后指出,“车改除了是一笔经济账,也是一笔社会账,国家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杜绝‘车轮上的腐败’,是一种党风政风的良性引导和扭转”。

我也赞同《人民日报》的观点,立足我国当前正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公车改革虽然只是解决“车轮子”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成功的公车改革也是推动社会改革的车轮子。

目前我国政府正面临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转变角色,必然要换一身“马甲”,以前政府是以权力为马甲,如今中国的发展倒逼政府必须卸下权力的马甲,逐步走向服务型政府,伴随着政府职能职责的转变,政府也在逐渐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等权限,与政府权力同步减少的是政府的行政开支,公车改革作为政府三公经费开支的一个重头戏,必然也随之“瘦身”,倘若政府一边在转型,另外一边在增加公车开支,那么公车开支就会成为政府转型的“绊脚石”,为政府转型造成巨大的阻碍。因此,公车改革不仅是彻底扼杀“车轮上的腐败”问题的最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助推政府转型的重要前提。

网上不少人对公车改革存在质疑,这种质疑我认为我们政府也不能忽视,公众思考的问题在我们实施公车改革的过程中是有可能存在的。比如,有网友提出,车改补贴亏的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因为一般跑腿的都是工作人员,而工作人员的车补往往要比领导的车补要少一点。也有网友提出,车改后购买的社会服务成本比车改前还要高,因为政府是非盈利机构,在细算开支明细账的时候,不会精打细算,即便漫天要价政府也不讨价还价。还有网友质疑车改后会大大降低办事效率,因为出行不方面,尤其是偏远的山区,这样开会、办事等效率都会大打折扣,尽管有一辆应急车辆,但是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量。

我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实现政府转型,为什么我们有再多的领导都不能满足现在的会议数量?为什么我们年年都在扩大公务员招考人数还是觉得人手不够?甚至出现了大量的编外合同工。为什么我们一边在高喊压缩行政开支一边又是无可奈何地说“不得不用”?

我认为实现政府转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政府每天都在忙,但是有没有忙在为民服务方面?政府有再多的人都感觉人手不够,这些工作务虚和务实各占多少比例?以上两个问题直接形成第三个问题,就是巨大的行政开支。

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之后,我认为公车改革作为我国政府转型的第二波浪潮,中国发展问题倒逼中国政府改革,政府公车改革必然倒逼政府工作方式方法的转变。当然,我并不是说没有交通工具了就可以不办事了,我认为减少“公”字头的交通工具是促进政府从务虚向务实的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从忙着开会、发文、作报告向走基层、办实事、惠民生的转变,要实现这些转变,政府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不折不扣地执行公车改革。要实现车改后的补贴公平化,我认为必须将体制监督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当然,公车改革是我国迈出的探索性步伐,不能一蹴而就,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完善,但是这一步是值得点赞的。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