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数字时代,读书不过时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数字时代,读书不过时

2893 0 发表评论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以往每到这一天,各地都要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此来号召人们重视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子阅读成为了一种新方式,电子化风潮席卷,它究竟能否动摇纸质书的地位呢?(4月19日《天津日报》)

据统计显示,2015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而纸质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仅上升了0.4个百分点。如此大的差距引来人们对传统阅读的担忧,有人认为,数字化时代,读书显得有些“赶不上时髦”了。

诚然,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尤其是近年来,各种互联网手机终端的开发和运用,加剧了人们对手机互联网的依赖,手机离身,有人形象地比喻就跟“没穿内裤”一样不适应。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了28.39分钟,在历次统计中首次超过1个小时。

种种数据显示,“网读”已然成为当前国民阅读势不可挡的趋势,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数字化阅读就能取代纸质图书阅读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对数字化阅读的青睐,是源于其具有方便性、及时性和开放性等因素,但是纸质图书所具有的书香气息、便于收藏、便于做笔记等特点是数字化图书无法取代的。还有一点,数字化阅读对视力的伤害要比纸质阅要大。

数字化阅读率的攀升,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阅读的消亡。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阅读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即便如此,“网读”仍然无法取代传统纸质阅读的特质和优势。特别是在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今天,除了带有目的性的阅读,更多的是带着享受的阅读。试想一下,脱离繁忙的工作岗位和尘世的喧嚣杂噪,静下心来读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在读到自己喜欢的地方,再做上笔记、写上几句感想,这本书就有了自己足迹,将来不管哪一天拿出来,都是回味无穷的。

反而,在数字化阅读的大浪潮中,我们常常被一些垃圾信息所侵扰,这其中,有的是缺乏论证的“伪科学”,有的是低俗不堪的污秽信息,还有的信息充斥商业广告,在数字化阅读的过程中,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而传统的纸质阅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因此,笔者认为,追求高效、便捷、免费的网络信息中,及时、免费是人们产生对数字化阅读普遍依赖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对经典的价值取向,人们依然会偏向阅读纸质图书。

总的来说,数字化阅读的确会对纸质阅读造成冲击,但是要说完全取代,是绝对不可能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发展,无论信息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纸质阅读作为一种传统、一种经典、一种生活,永远不会过时。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