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官与兵”比例失调凸显公务员结构怪状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官与兵”比例失调凸显公务员结构怪状

10020 0 发表评论

中国的公务员到底有多少?据人社部5月30日发布的《2015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公务员716.7万人。(6月21日《中国经济周刊》)

诚如报道中指出的:“任何一点关于公务员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公众强烈的关注。”为何社会如此关注公务员行业?笔者认为,其一,公务员属于财政供养人员,公务员的薪资收入都是来自国家财政,也就是社会纳税人;其二,社会对干部的期望值越来越高,随之引发的是社会对公职人员作为与不作为的强烈关注;其三,近年来反腐败工作的逐步深入,“老虎”“苍蝇”成为焦点词汇,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与此同时,在这份《公报》中,鲜有媒体报道关注的“官与兵”比例失调的问题同样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实际生活中,一个部门或地区官有多少,一般可以通过该部门、该地区的官方网站可以查询到;但是兵有多少,就难以查询,或者根本查不到,一个地区或者部门的编制数也一直不在对外公开公示的范围内,被很多人看成是“机关单位的机密”。但是,越是与纳税人相关的“机密”,就越是容易引发质疑。

《中国经济新闻周刊》了解到某省直属机关单位的一些人事信息,如一个科技厅,正厅级1人,副厅级8人,县处级44人,科级8人,科级以下21人。也就是说,全单位82人,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就占了44人,是总数的74%,而没有职务的普通公务员只有21人,占总数的26%。这样的比例,绝非“偶然”,在其它厅级单位中,“官与兵”比例失调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然,“官与兵”比例失调,凸显的是公务员结构怪状。

但是笔者不认同记者所说的“处室里的具体业务,基本都落在办事员身上”,出现这样的结论,或许也跟记者没有对厅级机关单位的具体工作进行深入了解有关。应该说,要把所有厅里面的工作压在仅占总数的26%的普通公务身上,也是不太现实的。据我所了解到的,在厅级这样的单位里面,科级领导干部都只能算作是普通工作人员,甚至处长,也必须亲力亲为地做一些事情,否则整个处室就无法顺利运转。

当然,做事与不做事同“官与兵”比例固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种结构失调的公务员队伍结构怪状所产生的晋升差异化,给人以一种“看出生”的不好印象。单位级别越高,“出生”就越好,未来的仕途就越是宽广,反之则越狭窄,这种差异化在县级及以下单位表现得尤为突出。县处级领导干部就只有“四大班子”成员,庞大的基层公务员还得为了退休时晋升为副科级领导干部而挤破头,换作是在厅级单位,科级领导干部退休基本不是问题,在县处级位置上退休的干部则比比皆是。所以,公务员结构怪状也是导致基层公务员流失的重要因素。

再者是工作量的差异化。应该说到县级,都配备了相应的部门对上衔接工作,但是乡镇一级,不但科室设置不全,人员数量上与上级部门差距更大。如果县级部门同时在某天召开一次工作会议,估计就算乡镇全员动员,都不能实现1个人参加1个会议,说到底,还是单位层级所影响的人员编制数量与上下级不对称之间的突出矛盾。由此带来的,是越是基层人员越少、越是基层干事越多、越是基层晋升空间越小。因此,笔者认为,要破解这些种种难题,当从破解纵向上下层级衔接不畅和横向“官与兵”结构不协调两个方面入手,越是基层就越是要配齐编制,而官的数量可以尽量缩减来用于增加兵的数量,这样才能激基层发公务员的积极性,也能积极推动基层各项工作。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