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丁乔:民生工程“要保密”是何道理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李丁乔:民生工程“要保密”是何道理

3113 0 发表评论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去年8月,中国之声报道了河南周口郸淮公路投资8亿、开工六年仍烂尾,上亿银行贷款疑被私人套取的新闻。周口市副市长回应中国之声报道称,将对报道中涉及的问题严肃查处,经侦已经介入调查。(7月25日央广网)

一条全长52.1公里、总投资9.63亿元,却开工6年后依然烂尾的民生道路,不禁让人浮想联翩。道路建设既是涉及民心民生的百姓工程,同时也是容易滋贪污的腐败温床,如果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管“打了马虎眼”,民生工程就会沦为腐败分子嘴里的“唐僧肉”。

此事在去年8月份,经中国之声报道后,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依法采取措施,挽回损失,尽快解决问题。那么事实上,到底有没有“高度重视”呢?从1年后的报道来看,似乎“高度重视”不过是当时面对媒体敷衍媒体的一种说词。

周口市副市长1年前曾表态称:对所涉及的问题严肃查处,经侦已经介入。那么调查1年后,有没有结果呢?结果应该是有的,但是副市长转述当地政法委的话称:此事要保密,不接受采访。不管是“要保密”还是“不接受采访”,都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和有关负责人有意在回避事件的真相,媒体看得一头雾水,网友也看得不甚明白。涉及民生的民生工程见不得光,非“要保密”是何道理?

该工程涉及到的贷款方郸城县信用联社表示,在发放该笔数据巨大的贷款过程中,该基层联表现出从未有过的被动,也就是说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全是高层联社的高层领导拍板做主。对于借款方的信用评估、项目建设周期、还贷能力等等都没有自主鉴别的权力,一切按照领导的指示办。

工程建设6年都未能完工,虽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算是有进展,其实,这其中推进慢的原因,并非是懈怠,而是贷款资金被私人套取。施工方一边想办法垫资,一边艰辛地推进。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作为河南“十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进度慢的现实情况是怎么发生的?从“十一五”修到“十三五”,难道这中间就没有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还是有人在刻意隐藏其中存在的诸多利益纠葛问题?重点工程变为烂尾工程,显然与有关领导的履职尽责不力有关。

慢就慢了,按理说,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即调查、改正。但是时隔1年,民工工资依然被拖欠,谁应该负责依然是个问号。此时,民工迫切需要的是解决拖欠了多年的工资,而媒体和公众需要的是,是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谁应该被问责。民生工程关系民心向背的问题,如果民心都可以被轻易忽略,那么还有什么值得被重视?

说到底,民生工程“要保密”不能公开是扯淡的说法。纳税人的钱随随便便不见踪影,还不让知道,这是在挑战公众的权力和心理底线。因此,横看竖看,“要保密”不过是为了给某些领导干部“遮羞”,但是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能否掩耳盗铃似地忽悠媒体和公众呢?要知道为什么“高度重视”后民工仍然拿不到工钱呢,我们可以从“高度重视”后依然“要保密”中窥探一二,“要保密”就是既不解决过去的历史问题,也不面对现实存在的贪污腐败、滥用权力问题,既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也不敢亮出解决问题的勇气。希望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真正高度重视起来,别拿口头上的“高度重视”来丈量公众智商。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