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都不是事儿]是谁给违规销分创造了条件?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人民网都不是事儿]是谁给违规销分创造了条件?

2825 0 发表评论

近日,武汉市武昌区法院审理一起协警受贿案,一位女协警借助一本“万能驾照”,为“分贩子”违规办理车辆违章销分6000多分。此案揭开了交管部门“内鬼”与分贩子内外勾结、大肆违规销分谋利的利益链。(1月13日《重庆晨报》)

多么神奇的一本“万能驾照”,该案件揭开了违规销分的利益产业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产业链已经是半公开的“潜规则”,有人愿意花钱消灾,有人愿意投其所好,中间还有交管部门的“利益保障”,看似交管部门的角色还是属于撮合买分、卖分二者的“红娘”,实则是这一非法交易背后的最大获益者。从网上一查,买分、卖分比比皆是,那么到底是谁给违规销分创造了条件呢?

笔者认为,当属第一的无疑是交管部门。该报道中,把不少的责任又归咎于协警、辅警之类的“临时工”,难道体制外的“临时工”真的无孔不入?我看不然,这其中体现出“临时工”利用工作之便谋一己私利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其中没有“正式工”责任?如果交管部门加强日常监管,专人负责违章处理系统,“临时工”还有可乘之机吗?恐怕“正式工”难以抵挡利益诱惑也是不可掩盖原因之一。违章系统的漏洞滋生了“万能驾照”,这是对违章处理系统技术的考验,黑客技术都在与时俱进、不断升级,违章处理系统岂能原地踏步。

其次是信息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从58同城网、赶集网等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可以搜索到大量的买分、卖分信息,甚至在淘宝网都有专营网店,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违规买分、卖分蔚然成风,只要有钱,没有销不了的分,没有处理不了的违章。然而这些网站本着利益至上的原则经营,对信息监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时候我们的信息监管部门就不能当“睁眼瞎”,必须有人牵头对该类信息进行清理,并对整改不力或者监管不到位的网络平台加大处罚力度,如此才能从信息渠道杜绝违规买分、卖分的行为。

最后是驾驶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卖分的驾驶员单纯地认为卖分可以增加收入,买分的驾驶员也认为买分处理违章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手段,没有不妥之处。然而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第六十条规定,“伪造、隐匿、毁灭证据或者提供虚假证言、谎报案情,影响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办案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也就是说拿自己的驾照代他人扣分属于伪造证据和提供虚假证言,触犯了治安管理条例,但是买分者和卖分者对于这些法律知识浑然不知。这与交通法律法规的普及程度有着必然联系,笔者认为,这些驾驶员常犯的“毛病”有必要列入驾校考试的必考内容,如此才可从思想源头避免违规销分。

自从2013年“史上最严”交规实施以来,加大了违规驾驶的惩戒力度,这让驾驶员普遍感觉12分不够“用”,毫无疑问的是,严格的交通法规保障了交通安全,但是我国的法律机制还在完善之中,公民的意识还在提升之中,要彻底斩断违规销分和非法买分、卖分,需要交管部门、信息监管部门、网络信息平台和驾驶员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力才行。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