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廉政新语】雁过拔毛”的根源在于监管缺失
前些天,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了湖南省纪委通报的28起“雁过拔毛”式腐败典型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6月以来,该网站已经发布了7次该省通报的“雁过拔毛”式腐败典型问题。(1月3日《人民日报》)
在从严治党、大力整治贪污腐败行为的语境下,“雁过拔毛”的寓意从其本身所指的武艺高超,变成了干部爱贪小便宜,凡是见到好处就想趁机捞一把。曾经,也有村干部暴出这样的雷人话语:“我当村干部不就是为了捞两个吗?这怎么还违法了?”看起来是一个不懂党规党纪、不谙国家法律法规的村干部的狂妄大话,但是细想来,这何尝又不是基层干部在为群众办事时的贪污写照。前不久,媒体又暴出资阳某村干部在为弱势群体办事时,公然要求老人吃客吃饭,一顿饭下来,老人几个月收入没了,然而这种基层“苍蝇”“雁过拔毛”式的腐败,哪怕是今天,依然是某些基层干部心目中的“潜规则”。群众要办事,就得花钱;没钱,就别想办事。
在执纪问责越来越严的形势下,按理说,基层干部应该有所收敛,但现实是,一些基层干部不仅不收敛不收手,而且把侵害群众利益当成一种“习惯”。在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惠民政策时,善于截留款项;在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时候,又习惯性地让老百姓请客吃饭,甚至是给钱。有些基层干部,权力不大,但是一旦动了歪脑筋,就总是能够把手头的一切资源转化为自己发家致富的“生财之路”。很多人都在思考,上有政策、下有诉求,这些干部又是如何做到“雁过拔毛”的。笔者认为,这些问题根本,在于监管缺失。
要说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应该说各种监督、管理、处罚的体制机制是越来越完善,而且随着从严治党的力度不断加大,制度方面也会更加严厉。所以,制度方面也是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再说说思想方面,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以说思想的“紧箍咒”天天念、夜夜敲,但还是有一些干部把党纪国法当儿“儿戏”,把群众利益诉求当成“耳旁风”。最后,归结到一点,监管问题,才是根本所在、根源所在。
管理制度、监管体制、惩罚机制等等制度都有,理想信念教育也搞了,但是落实到行动上,有的监管单位履职尽责不到位,把翻看资料、听汇报当成监管手段,没有深入到利益涉及到的群众当中了解实际情况。有的监管单位,开头只负责发钱,最后只负责收表,对于其中政策落实得怎么样,完全不管不顾。还有的监管单位,把监管当成形式,说到实地检查,就随便去走一走、看一看,遇到问题也不深究原因。这些“形式化”“过场化”的监管都为基层干部“雁过拔毛”创造了有利条件。
笔者认为,要杜绝基层干部“雁过拔毛”式的腐败,既要从思想上持续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更要从行动上实施密不透风的监管,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化监管,对于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还应当深入群众了解,从老百姓的反映情况来判断落实情况,从而让别有用心的干部无“毛”可“拔”。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