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每个扶贫干部都要会算“脱贫账”
临近年根,已是北方最寒冷的时节。外面白雪皑皑、滴水成冰,而徐海成家小小的客厅里温暖如春。习近平总书记坐在他家的沙发上,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一笔一笔计算着一年的收支账,合计着来年的脱贫计划。(1月24日《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的每一句询问无微不至,“问的是一家一户的小账本,展现的却是脱贫奔小康的大情怀。”一家一户的小账本,牵动的是国家民生发展的大账本。习近平从年轻时候下乡插队,到正定县委书记、福建省委副书记,再到中共中央总书记,“老百姓生活过得怎么样”始终是他最牵挂的事,扶贫工作也一直被摆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几乎走遍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地方党委政府提出扶贫工作要求外,每到一处,无不是来到贫困群众家中,与群众促膝谈心、共算“脱贫账”。也正是因为总书记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利益、始终牵挂着群众的疾苦,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亿万老百姓的生活从根本上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4年来,中国贫困人口减少近60000万,相当于减少了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规模。
家里有多少亩地,种些什么,收成怎么样?……收入43000、支出42000,除了医疗和孩子上学,那日常生活的开销呢?这个账有点不合理啊?……粮食综合直补2500多元,退耕还林补贴306元,草原奖补1140元……在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始终装着一本清清楚楚的“脱贫账”。贫困群众的重点发展产业是什么,市场价怎么样;全年经济收入如何,能否接济各种支出;致贫原因是什么,社会保障要兜底……等等影响贫困群众脱贫的关键性因素在总书记心中一目了然,在总书记的盘算中有条有理,在边算账的时候,总书记也在边想办法。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是一个底线任务。我们现在决心有、目标有、措施有,关键在落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迈进过程中,各级扶贫干部承担着重要使命职责,既是扶贫的重要责任人,也是脱贫的关键责任人,能否对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了然于心,关系着扶贫措施是否精准。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一起算“脱贫账”,给扶贫干部树立了榜样,这笔账不仅群众要会算,扶贫干部也要会算,不仅要让群众了然于心,扶贫干部也要了然于心。“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扶贫干部心中必须时刻装着扶贫工作的“脱贫账”
会算“脱贫账”,就是要对贫困群众的困难情况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对扶贫措施、扶贫项目、扶贫资金的执行、实施、使用等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分析评估,大到产业规模连片发展,小到每项惠民补贴,都必须算得来、算得清、算得准。只要“脱贫账”会算了、算清了、算准了,才会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