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野】扶贫工作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扶贫工作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

1691 0 发表评论

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3月8日中央电视台)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始终把老百姓的脱贫致富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来抓,始终放在心中的第一位,花的时间最多、用的精力最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为老百姓的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勤政爱民的初心初衷。贫困老百姓能否过上小康生活,关系着“四个全面”战略推动的成效,关系着党心政心民心能否凝聚,关系着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因此,扶贫工作要真扶贫、扶真贫。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是习近平探索小康社会建设的先进理念,也是推动脱贫工作高效迈进的重要方法。扶贫,贵在精准,要根据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让扶贫工作的每一个脚步都踏石有印。脱贫,贵在精准,要让确实有困难的家庭摆脱贫困困扰,过上小康生活。所以,这里面,有两个比较关键性的问题,就是真扶贫和扶真贫。

在四川代表团审议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关键阶段,总书记鲜明提出要杜绝形式主义,对于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领导干部来说,也可以当成是一种警醒。到2020年全面脱贫,是中国共产党立下的“军令状”,必须坚决保质保量地完成。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退出,应该说越往后必然越难,“骨头”就越是硬。一边是早已定下的 “军令状”,另一边是难以啃下来的“硬骨头”,如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既考验着一个地区和部门的智慧,同时考验着领导干部的忠诚度。

不难猜测,在任务和难度双重因素下,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保住自己头上的“乌纱帽”,难免要通过形式主义的途径开展扶贫攻坚。按照传统思维,每逢去走一走、看一看、慰问一下,送点油盐酱醋等慰问品,最后拍拍屁股走人。有的领导干部只想图简单方便,不问贫困实际情况,以某种普遍适用的方式扶贫。还有的领导干部,索性在贫困户收入数据上弄虚作假,注入大量水分。这些现象直指形式主义问题,最后势必只会从假扶贫走向假脱贫。

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南鲁甸灾后重建时时指出:“扶贫工作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的重点,也是最艰巨的一项任务,不能光喊口号,更不能搞形式主义,一定要真抓实干。”形式主义的问题实质,是政绩观问题。是否真正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保持对党忠诚的初心,扶贫攻坚战场就是一块“试金石”。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真理原则,必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咬紧牙关从贫困这片“山坡”上爬过去,就能看到胜利的美好明天。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