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为什么农民会形成“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印象?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新闻中心 » 热点新闻 » 浏览内容

[半月谈]为什么农民会形成“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印象?

2224 0 发表评论

近日,一篇社会学研究生对基层、农村问题的调研报告经半月谈微信发出后,引发热议。作者渔樵耕读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村民在谈及中央政府时,都从心底觉得“党中央好,习近平好”,对中央的各项惠农政策非常认可,然而一提到身边的基层干部,仿佛变了味,总不能令他们满意,认为村干部常私自克扣其低保、补助。然而,有很多本月谈微信网友留言,言辞十分激烈,为村干部抱不平,把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的原因归结为村民不讲道理,甚至蓄意、恶意破坏干群关系

“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这个怨念是怎么来的,要怎么破?

渔樵耕读通过在赣南几个村走访后的发现与村民的反映大相径庭——并没有出现乡村干部插手、截留补助资金的现象。由此,渔樵耕读提出了研究问题:“中央”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只是一个模糊遥远的存在,“村干部”才是真正为他们服务的对象,可为什么农民会形成“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的印象呢?这种“远亲近疏”的现象究竟存在怎样的发生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作者提出了四个论点。

其一,看得见的“缺点”与看不见的“付出”。

基层干部和农民正面接触多,乡里乡亲,村干部的缺点容易被村民看到。特别是在执行一些涉农政策时,村干部做不到让所有人满意,甚至有时迫于上级施压不得不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以推动政策执行,这时那些利益受损的村民便成为“村干部坏”言论的发起人。作者经调研后认为,基层干部付出了许多精力、劳动,比如精准扶贫中的“建档立卡”,有的村干部连续一个多星期熬夜到两三点才回家。然而,骑车摩托车上户的村干部在部分农民眼里便成了“当村干部就是好,天天骑车溜达还有钱拿”。时间久了,基层干部的缺点被放大,付出却被忽视,一些不切实际的负面声音就产生了。

其二,“好政策”不等于“好执行政策”。

“好政策”赢来了农民的拥护、赞扬,但都给了政策制定部门,而“执行不好”的苦果都由基层干部自己吞下。

其三,不要忽视历史记忆的力量。

作者认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农村中不乏粗暴执法、干部贪腐等现象,致使干群关系恶化,给农民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历史记忆。因此,当下村民在面对一些他们看来不合理的事情时,会将眼前的人与事与过去类比,历史记忆使村民倾向于自己的判断,形成“村干部坏”的刻板印象。

其四,“选择性观察”的放大效应。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个别村干部因涉贪腐被查,一传十,十传百,成了部门村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一只老鼠坏一锅汤”,那些勤勤恳恳的干部,似乎不论再如何努力,也会被村民有意无意忽略。

综上,作者得出结论:由于干群关系疏远,互动减少,村民对村干部的评价很容易受舆论环境左右,而非从独立客观的角度评价。作者建议,必须要扭转“中央很好,村干部坏”的现象,否则,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会遭到打击,政策执行之路也不会走得顺畅。

是“村干部很坏”还是“村民很刁”?

针对该调研报告,半月谈微信评论区的网友们对“中央政策很好”予以认可,但对“坏”的到底是村干部还是村民产生了明显分歧。一方认为基层干部初衷是好的,工作也十分辛苦,大多矛盾的源头是群众不理解,“村民很刁”;另一方则激烈地声讨基层干部贪腐,“村干部很坏”。

网友风吹麦浪说,低保审定没有我,不公平!危房改造名单没有我,不公平!困难救助没有我,不公平!只要我捞不到的好处就骂,你们是公仆,活该被骂!

“村民很刁”让部分村干部常常进退维谷,在上级命令和村民理解间徘徊。网友茹帅坦言,基层干部是真的辛苦,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应付各类检查,群众有丁点不理解,不管有啥风吹草动,上级就说“你脱离群众”。对此,网友Judelaw也深有体会:在基层你给老百姓做100件好事,只要有一件没给他好处,他就说你不好,即便是你已经为他想尽办法,也无济于事,所以村干部有时候就该硬气点,不给办就是不给办

“刁”不仅停留在语言层面,在村里,村民为蝇头小利大打出手的事并不鲜见。一直在基层工作的网友行者大众爆料,现在的农民远非过去的农民,仇富自私者甚多,涉及到利益时,一个比一个狠,很多人将自家前的路拦起来不让他人通过。网友Baby见过因不符合低保户条件落选就掏刀相逼蛮不讲理的村民,见过只因办理低保业务要排队就肆意咒骂村干部的村民,还见过白白让扶贫大棚荒死、好吃懒做的村民。如此,村干部的心也凉了。网友达强讲述了自己父亲在基层工作的经历:我们村准备修路,召集村民开会十几次,可有些人自私自利,总说没照顾其利益,公示了相关政策,政府出资80%,村民集资20%,有人又说干部们一定贪污了,致使工作一度搁置,让每个月拿两百多工资的村干部很委屈,纷纷表示干完这届就撂挑子不干了

“村干部很坏”让部分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常常不敢怒也不敢言,打碎牙齿往肚里咽。房屋补贴、旧房改造是网友们较为关心的话题。网友新宇心语说,家在四川农村,每户由于2008年地震有一笔新建住房的补贴,父亲去镇上签字,但没拿到钱也没有追问,直到两年后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的村长说,看父亲老实,就把钱拿到村委私下分了,从此,村干部的形象就永远回不去了。网友RT说,有一位村民拿到危房改造的一万元补贴,村干部派人跟着他,让交回5000元“保护费”。网友俺娘哟说,村里老房改造拆迁,村干部非让先拆,可新房还没建好,那些腰包里没钱的村民只能被迫住在活动板房里。

村霸横行、互相勾结是惠民政策塞在“最后一公里”入口的一个重要原因。网友刘密密说,如怠慢了村干部,他们来检查连日光灯都要藏起来,只能点蜡烛。网友温暖说,我们这的村干部是“世袭”的,老子干完叔叔干,叔叔干完儿子干,怎么都不会跑出这一家子。据网友岁月如歌爆料,现在许多地方的村官选票不过是挡人耳目、“精心准备”后的道具。

村干部、村民亟待加强“素质教育”

网友Aimocen认为,农村环境十分复杂,仅凭借城镇化一条路远远不够,眼下比城镇化更迫切的是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教育。很多村干部也是农民出身,网友牧羊人觉得,这部分村干部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能力尚浅,以过高标准要求他们成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优秀干部也不现实

十九大报告指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加强农村基础基层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正如网友胡景祥所说,在一个大家族中,兄弟姊妹生怕家里老人偏心向着谁,给谁多分一点好处,更何况一个杂居的村?村干部就好比家长,村民就像孩子。家长的精力是极为有限的,而且不可能做到绝对端平一碗水,养一群孩子真是难上加难,甚至孩子可能数落爹娘的不是。一个村的治理仅靠法制来管理是不够的,还要在德治上下功夫,提升村干部和村民的文化素质,将法治与德治统一起来。

(原标题为《 是村干部太坏,还是村民太刁? 半月谈网友热议“中央很好,村干部很坏”》)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