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功成不必在我”是干事创业的崇高境界
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说,“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3月8日 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提出“功成不必在我”。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是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功成不必在我”,并且针对这样的崇高境界展开了更加深刻和更加明确的阐述,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提供了实践遵循,也为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姿态投入工作提供了精神导向。
“功成不必在我”,简短的六个字,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也有正确看待成败得失的价值取向。“功成”,即对事业的孜孜追求、不断进取;“不必在我”,即荣辱不惊心、得失不计较,以真诚而坦然的姿态把伟大事业交给下一代人,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努力、一锤接着一锤使劲敲,才能不断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习近平总书记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功成不必在我”,笔者理解,意在告诫一些党员干部,为官做事,切忌不能急功近利,任何事都不要想着“一口气吃成一个大胖子”。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干事情总想着“立马见效”;有的领导干部思想不纯,总想着以最快速度把上级领导视线内的“可视工程”落地见效;还有的领导干部,枉顾社会发展规律,无视群众真正需要,在“自认为”的固有思维下开展工作。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某些干部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崇高境界,其结果,必然是问题大于成绩。
但是,“功成不必在我”并非就是顺其自然、无所事事。有的领导干部错误地认为,只要努力,成败靠天。其实,努力并非一个抽象词,在具体运用中,有着具体的实践,以及可量化的数据,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努力过”来衡量工作力度,更不能以“努力了”来评价工作成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如果抱着“闯一闯”“拼一拼”“试一试”的心态创新创造,那么眼前的失败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爱迪生成功发明灯泡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只要是着眼长远的考量和探索,都是“利在千秋”的基业。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不必在任内。”任何伟大事业,都是需要数代人的接续努力。立足地方经济发展,也是需要一届接着一届扎扎实实地干,才能不断开创新成绩。回顾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巩固、从发展到强大,不正是在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实现的吗。所,“功成不必在我”就是既要多做有利于长远的好事,又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把眼前的每一件事情抓好抓实抓出成绩。
作者:李丁乔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