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廉政新语】对“车轮腐败”要一“刹”到底
今年3月以来,沈阳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注的违规使用公务用车问题,持续开展正风肃纪监督工作,对2015年以来全市范围内的公车私用、私车公养问题进行梳理排查,对违规使用公务加油卡这一隐性“四风”问题开展专项治理。(8月16日新华网)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全国上下一般公务用车一律取消,普通公务用车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而公职人员则以公车补贴的方式来弥补。从各项数据来看,公车改革以来,公务用车的油费、路费和维修保养等费用降低了不少,相反,因为剩余的公务用车数量非常有限,对各级各部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了倒逼效应。公车改革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也必须警惕,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车轮腐败”也不是毫无滋生“土壤”。新闻报道不时曝光一些公车私用现象,这也充分说明了“车轮腐败”必须一“刹”到底。
没有人不明白,要将车辆平稳妥当地停下来,必须踩紧刹车或拉紧手刹,否则车辆就会自己滑动。在治理公车腐败的语境里,“刹”而不紧,必然为公车私用甚至以公养私创造有利的违纪条件。要知道,公车始终“姓公”,不是某个干部为自己谋利的“私器”,更不是某些人据为己有的私人财产。公车管理不仅考验着一个地区和部门的内部管理是否严格规范,同时也检验着党员干部能否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就实际而言,基本上所有地区和部门都将现有公车贴上了类似于“公务用车”这样的显著标识,目的是将公车使用置于社会监管之下,体现出了主动接受监督的责任意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了公车私用的现象发生,一些干部心存侥幸,拿纪律当儿戏,“试一下”将越矩从想法变为行动。还有一些干部以“顺风”“顺路”为理由,开着公车办私事,公务车俨然成了私家车。出现这些现象,既有干部思想认识不深不透的问题,也有监督管理不严不实的问题。
将“车轮腐败”一“刹”到底,既需要不断强化干部廉洁奉公意识和纪律规矩意识,又要坚持以反面典型案例为镜,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起到“扯袖”“咬耳”效果。要加强管理,从制度设计上填漏洞、补短板,建立一套科学严格、规范完善、务实管用的公车管理机制,经常“回头看”查问题。同时,也要发挥监委机关、社会群众、大众媒体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体系。但是,治理“车轮腐败”不能只靠媒体和群众力量,这样势必会陷入被动局面,平时“你好我好大家好”,等到群众和媒体曝光了方知“东窗起火”,这时候威信和形象就已经大打折扣了。
治理“车轮腐败”不能“松一会儿、紧一会儿”,“刹车”踩不紧,“车辆”就会失控滑出停放区域。管好治好公车,必须抓在日常、融入经常,时刻踩紧“刹车”、拉紧“手刹”,让“车轮腐败”没有机会、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