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是时候给督查“瘦瘦身”了
据半月谈网报道,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大了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导督查,有力促进了各项任务保质按时完成,然而督查过多过滥,则可能适得其反。
督促检查是推进工作的有效方式,也是传导压力、压实责任的有力举措,就实际而言,任何工作在推进中和结束后,都需要开展督促检查,否则,极有可能大打折扣。但是,从报道中不难发现,一些地方的督促检查完全走了形、变了味,不仅督查的频次高得令广大基层干部招架不住,而且督查的方式、质量、内容也令基层干部叫苦不迭,使得原本是为了促进工作的督查变成了阻碍基层工作的障碍,甚至不厌其烦地给基层增加负担。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很多工作都需要依靠乡镇和村社区干部来执行,但是一个乡镇要对应县上几十个部门的工作,在人手上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再者,基层干部的工作重心本应该是为群众服务,但是督查一旦陷入“病态”,基层干部不得不抽出为民办实事的时间来应对上级各部门的各类督查。如此一来,不仅严重挤压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在堂而皇之地基层干部增添不少负担。但凡督查者,不是上级也是领导,谁也不敢怠慢,更开罪不得,打掉牙齿也得往肚子里咽。
是否重视看是否开了会,重视程度看开了多少会、研究了多少次;白天忙着迎接督查组,晚上才有时间干工作;一年有200多天在陪同检查,一个没走,另一个又来;中央、省上要督促,市上、县上先来无数次“督查演习”……这些现象给基层造成的重负不明觉厉,导致基层工作与基层实际需求背道而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充斥其中。不少基层干部、网友,以及专家无不呼吁:是时候给过多过滥的督查“瘦瘦身”了,唯有如此,才能让基层干部全心全意扑在为老百姓谋福利、办实事上。
督促检查既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促进工作的“助推器”和“加速器”,但是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完全可以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整合,避免层层督查、反复督查。督查的目的是查问题、看质效,那些“走马观花式”“蜻蜓点水式”“衙门官僚式”的督查形式该停则停、该改则该,带着问题和标准直奔现场、直抵一线,少些看台账、查卷宗,多些深入一些、听取民意。给督查“瘦身”,也就必然意味着提高督查质量和督查效率,对促进督查干部的作风转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不能为了督查而督查,督查的本身是对工作的辅助作用,如果把督查当成主业,那么必然适得其反。
必须清醒认识到,当前,基层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责任艰巨等特点,上级部门都应该围绕基层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减轻繁琐环节,给基层肩负,让基层干部有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也是给自身工作在基层落地见效创造有利条件。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