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破除环保“一刀切”需要加强教育监管
在今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不分违法合法的“一刀切”行为;同时,要警惕环保抹黑,一些地方和单位拿环保说事,实际上其违法违规行为和环保无关。(9月1日中国新闻网)
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专门研究制定了《禁止环保“一刀切”工作意见》,明确提出,坚决杜绝平时不作为、临时乱作为的情况发生。同时,今年《京津冀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也特别强调,要坚持分类施策,实施差别化管理,禁止“一刀切”行为。由此可见,中央历来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分类施策的原则,历来坚决抵制“一刀切”的现象和行为,但是在一些地方的执行过程中,往往会“走样”“变质”,大搞“一刀切”,不查明事实真相、不论是否符合规定,“先关了再说”。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一刀切”,本身是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危险阻碍,不仅有损群众切身利益,更为重要的是,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抹黑”“添乱”,容易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党和政府威信,降低干部在群众中的信誉指数。“一刀切”表面上看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零容忍”,实际上是不敢担当、不善作为甚至胡乱作为,既有思想上的政绩观不正,同时也有监管、惩治措施的不到位。所以,笔者认为,破除“一刀切”乱象,需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归根结底,是为老百姓谋幸福、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千秋伟业,需要一代人接着一代人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所以,干部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环保攻坚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胜”的,也不可能单纯依靠政府和干部就能实现的,要调动社会和群众的积极性,必须从尊重和保护群众利益开始,让环保工作既符合法律法规,又符合最广大群众的真实意愿。要端正政绩观,要具备“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须有我”的崇高境界,和群众一起打赢环保攻坚战。
对着空气监测仪洒水、将污水检测仪放置在矿泉水瓶中、生态环境数据造假,等等这些现象是典型的乱作为,没有生态的工作链条,就不会有生态的生活环境。因此,在推进环保工作的过程中,也必须同步推进环保工作作风不断改进优化。要以作风建设倒逼环保干部姿态更加务实、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明显。要知道,环保干部不仅承担着环保责任重担,更影响着政府威信、干部形象,要让弄虚造假者、敷衍了事者和胡乱作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干部有担当,我们距离青山绿水的目标就更接近。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