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基层视野】急不可耐的“晚会”到底有多急?
记者在部分贫困地区调研发现,一些领导干部不论事情缓急,一律连夜开会传达,动辄周末兴师动众加班。部分被上级“绑架”的扶贫一线干部,晚上开会、熬夜加班已成常态,白天则疲惫不堪,直打瞌睡。(7月11日半月谈网)
基层干部加班是常有的事,并不新鲜,但正如报道所言,一些加班并无服务群众实质性内容,要么是编写上级催得要命的表表册册、总结报告,要么是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再要么是组织召开会议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这其中,晚上加班开“晚会”问题尤为突出。若是晚上开会是为了研究会商工作也就罢了,但有的“晚会”仅仅是为了学习传达上级会议精神,也就是说以会议传达贯彻会议,毋庸置疑,这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
有的贫困地区,不仅把晚上开会当成一种工作习惯,而且把这种习惯视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习惯并喜欢开“晚会”无非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会议内容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急,必须立刻层层学习、层层传达、层层落实;其二,领导干部白天没有时间,为了“方便领导”,只有“不方面”其他干部晚上来开会;其三,晚上开会就会给上级留下“重要精神不过夜”的良好印象,在领导的可视范围内做足“面子工程”。不管什么原因,急不可耐的“晚会”是不是真的这么急?
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精简文件,但是有的地方和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白天各忙各的、各干各的,等到晚上了才把大家组织起来开会,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会议都是必须开的,也不是所有的会议都只能放到晚上开的。从作风角度看,晚上开会说明三个问题,第一,领导干部不是“围绕服务大局”,而是“大局围绕服务于我”,其官僚主义可见一斑;第二,存在形式主义问题,局限于以会议传达会议,没有实质性的工作举措;第三,缺乏科学人性的工作规划,只管自己有没有时间,不顾基层干部身体健康,导致基层干部晚上连夜开会、白天哈欠连天。
真正紧急重要的会议的确不能“过夜”,但若真的紧急重要,那么领导干部应该在接到指令后的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会议,但恐怕“第一时间”在晚上的概率其实并不大。所以,“晚会”不是因为真的急不可耐,而是因为领导干部任性用权。
层层开会、层层传达,本身就是以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实际上,在服务群众的一线,并不是会议越多越好,因为对老百姓来说,最实际的就是实打实地为民服务,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会议上,不如专心致志用在为群众多办实事、多办好事上。不管是习惯晚上开会,还是喜欢周末开会,会议再多、再频、再紧凑也不能等同于履职尽责。相反,如果少开“晚会”“周末会”,那么不仅有助于基层干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而且有利于正面营造崇尚实干、务实勤奋的良好氛围。(作者: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