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观察】主题教育评估要抓好“三个结合”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主题教育评估要抓好“三个结合”

2429 0 发表评论

  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聚焦主题教育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扎实做好第一批主题教育评估工作。


  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工作,是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体要求的具体举措,是坚持开门搞教育、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的生动实践,是总结主题教育经验、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手段。在第一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接近尾声时,主题教育“成绩如何考”的问题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因为,这次主题教育把为基层减负作为重点,也就是说总结少、报表少、报告少,给基层减轻了不少负担,但不得不说,也为主题教育成效考核提出了更具技术性的难题。为此,中央提出了,以评估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开展主题教育评估工作,打破了常规的监督方式和考核手段,不再以听报告、查卷宗、开座谈为主,而是做到与过程评估、基层反映、实践实效等“三个结合”紧密联系起来,既突出日常了解、注重“日常功课”,又紧扣基层反映、注重“群众口碑”,更坚持实干导向、注重“开花结果”,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可以说是监督考核的一种实践创新。 


  与过程评估结合起来,考察“日常功课”。不管是学习教育、调查研究,还是检视问题、整改落实,都是主题教育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不划阶段、不分环节”的鲜明特点要求将这些重要内容落在日常、严在经常,只有做好“日常功课”,才算“走心不走样”“落地不落空”。过程评估表面上看是对“规定动作”的评估,实际上是更严、更细、更实的过程监督,让那些“临时抱佛脚”现象无处遁形。


  与基层反映结合起来,掌握“群众口碑”。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开展随机测评等方式,了解党员、群众评价,把评估权交给党员和群众,可以发现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还不够。特别是为基层减负方面,采取由下至上的效果评估,更能直观和客观地反映出成效几何。领导来实地调研过没有?有没有解决实际困难?有没有到基层讲过党课?是否还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这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是最有发言权的。

 
  与实干导向结合起来,注重“开花结果”。发现和解决问题是主题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教育开展得怎么样,不仅看思想认识是否到位,更看实践实干取得了多少成绩。为此,中央要求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作为衡量标准,看自身的问题解决了没有,看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没有,看老百姓关心的切实利益落到实处没有,总而言之,干了多少、干得好不好就是主题教育的“花”和“果”。依靠实干、坚持实干、努力实干,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纵深处不断推进。 (作者:李丁乔)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