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地震两周年]“芦山精神”即是国家精神 ‹ 李丁乔个人网站

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芦山地震两周年]“芦山精神”即是国家精神

3204 0 发表评论

在纪念芦山地震两周年之际,一场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总要批示精神、探索“4.20”芦山强烈地震恢复重建新路子的研讨会在雅安市举行,会上,省委书记、省重建委主任王东明作了主旨发言,中央和省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省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重建新路在芦山地震灾区的实践成效和经验。

4月21日,《四川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大胆探索创新 书写人民满意的重建答卷》,文章主要从发挥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和开拓创新等方面对“芦山经验”进行论述。可以这样总结“芦山经验”,国家领导人的为民执政情怀让灾区人民看到了希望,开拓创新的地方主体责任制探索加快了恢复重建的速度,各地区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为抗震救灾和恢复灾后重建提供了有力保障,着眼长远的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让灾后重建同步小康步伐。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芦山经验”在笔者看来,是“芦山精神”的深刻体现,是“芦山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时代、历史和责任赋予的丰富内涵。

“芦山精神”,从字面上看仅仅是芦山抗震救灾和恢复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成效,但是这里指的“芦山芦山”已经不单纯地代表四川、雅安以及芦山的地域性的精神范畴,而是全国性的、时代性的和历史性的的“芦山精神”。同时,“芦山精神”也不单单指的是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鼎力帮助,而是由国家、地方、社会以及人民所构成的多主体的人文关怀。因此,“芦山精神”涵盖了人文关怀、大胆创新、团结协作和勇于担当等多方面,它既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我国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芦山精神”不仅是四川的精神、雅安的精神、芦山的精神,而是包含更深意义的国家精神。

“芦山精神”是我国治理国家和建设国家的宝贵经验,有助于提升我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国家层面迅速响应,中央领导人第一时间作出抗震救灾的重要批示,国家各部位协同配合,各种救灾机制联动响应,各项救灾措施一一到位,为我国在应急抢险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家实施现代化建设和开创了历史经验。

“芦山精神”是凝聚社会共识、举各界之力集中的体现。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社会各界主动响应抗震救灾号召,争先恐后来到灾区第一线,奋不顾身地投入抗震救灾工作中。各地区、各行业纷纷发起捐款的号召,社会志愿者组织迅速赶赴现场参与救灾。有的协助开展搜救工作,有的帮助灾民恢复生产生活,有的为灾民开展心灵辅导,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减少伤亡,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这些实际行动也是一副壮丽而具有诗意的“芦山精神”。

“芦山精神”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抗震救灾阶段,首先的任务就是与时间赛跑,尽快救出被埋群众,“先救人再治病”就是把灾区群众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启动了直升机运送伤员,伤员也被送往全国各地进行治疗。恢复重建也把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重建摆在首位,充分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芦山精神”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出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芦山精神”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证明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

“芦山精神”正是由以上三个方面构成,从而筑起当代中国的国家精神。

注意事项:“李丁乔个人网站”系私人网站,凡“我的原创”栏目下的所有文章属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其它栏目文章均来源于网络,用于分享和学习,如有侵权,请留言告知,本站第一时间处理。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

  1.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发表评论

  •   想要显示头像?
回到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