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选派第一书记]向基层选派第一书记必须“力戒形式主义”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重点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
由国家三个部门联合实施的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覆盖面广、力度大、决心坚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这些特点都是前所未见的。向基层软弱涣散村和贫困选派第一书记,用1-3年的时间来改善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状况,该创举在基层治理方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但是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能否改善当地基层党建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正如《通知》所要求的,必须“力戒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的害处就不必赘述了,但是形式主义如果一旦在村级治理生根发芽,其危害性更大,影响更深远,治理难度也将更大。
村级党组织是我国党建工作最接地气、最贴群众的战斗阵地,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基本上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在巩固农民基层政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是同一个堡垒。对于村级组织而言,工作无需长篇大论,只要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巩固基层政权,有利于促进村民增收致富,有利于带领全村群众共同奔小康的工作,都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村干部也被形式主义所“污染”,那么基层组织不但会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基层政权也会随之而松动,村民致富和共同小康更是遥不可及。因此,在选派第一书记时,必须以务实为根本,力戒形式主义,切实把打牢、筑牢农村基层组织、促进村民征收致富作为根本任务。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比大,农业是我国的最大产业,自国家减免各种农业税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指数不断攀升,农民群众得到了真切实惠。但是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客观因素制约,地方经济始终没有质的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始终得不到改善。再加上村干部局限性的发展思维,没有开拓的视野,缺乏敢想敢做的大胆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扶贫工作几年下来“涛声依旧”,贫困面貌依旧没有任何改观。
以上这些弊病直接影响我国“四个全面”布局的顺利推进,能否解决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关系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否能够如期实现。因此,笔者认为,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目的是彻底改变贫困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提高农业的产业产出能力,让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这些都是实打实、硬碰硬、斗真格的“干货”,不能拿形式主义一套来应对,否则,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村,而是整个国家。
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第一步只剩五年的时间,中央此次部署,应该是看到了国家发展速度与极个别农村发展速度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所以,必须缩小差异,实现同步发展,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迈入小康社会。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