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无为官员]官员无为而治也是一种腐败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禄同志不幸逝世了。那一年,他才四十二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写道。这篇1966年刊登在《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令无数人撒下热泪。至今,焦裕禄逝世51年了,他的故事仍在传颂,他的精神仍在指引党员干部前行。(5月14日人民网)
虽然时过境迁51年,但是焦裕禄精神一直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指南,经久不衰。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方案》,要求领导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来好好照一照自己。笔者认为,通过对照焦裕禄精神这面镜子,如果照不出“四有”好官“模样”,就是一个平庸无能的庸官“模样”。
新时期赋予党员干部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距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剩5年的时间,但是我们在扶贫开发、深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距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要给全国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领导干部必须把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干部标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才能顺利现实。
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不犯错,凡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宁死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犯错误,时值退休年龄就可“平稳着陆”。殊不知,不进步也是历史的罪人。
李敖曾写过一篇《无为先生传》来讽刺无为官员。无为先生当上无何有乡的乡长后,虽然名利对他来说是“无可无不可的劳什子”,但是,“他无挂无碍,对棘手的问题他无忧无虑,对人事的考核他无誉无毁,对筑桥修路他无所为而为”,因为他相信,“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以为靠无为而治可以安享无忧,但是在老百姓的唾骂声中,无为先生只得“挂冠求去”。讲的就是,官员的无为而治换来的“太平”只是一时的,不为百姓谋福利、不为国家做贡献的庸官,得不到民心,迟早“下课”。
笔者认为,为官者无非有两种,好官和庸官,乱用职权、贪得无厌的腐败官员亦属庸官之列。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指的就是不作为的庸官。庸官领着国家俸禄,却不为国家和人民“代言”,是个不称职的人民“公仆”,是党和国家的懒虫。在举国上下共同奋斗时,庸官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是对进步和发展的阻碍,其害处不比贪污腐败分子小。
焦裕禄虽然在兰考的工作时间只有475天,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他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深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仰。“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习总书记要求县委书记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笔者认为,广大县委书记应该时时刻刻对照“四有”好干部标准,看看自己有几点做到了,有几点没有做到,知耻而后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唯有如此,才能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