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值得深思]世界那么大,副市长也想出去看看
48岁的副厅级干部张毓华辞职了。近日,山东菏泽副市长张毓华辞职一事,在网上引发关注。新京报记者昨日联系到张毓华在菏泽工作期间的秘书,获悉张毓华今年5月便已从菏泽离开,下家是深圳的一家保险公司。(6月13日《新京报》)
当有人质疑公务员辞职是中“假象”的时候,笔者认为,之所以公务员辞职潮还没有真正到来,主要原因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首先,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公务员这一行业,与清洁工和餐厅服务员一样,属于社会职业;其次,公务员也是劳动者,只是服务对象不同。如此来看这一群体,公务员不应该被“神话”和“特殊化”。公务员也有人生理想和个人追求,笔者认为,只要是合法合规合理的,不论是副市长还是普通科员,辞职也是一种人生追求的过程,世界那么大,谁都有走出去看看的权利。
有网友认为,公务员属于特殊群体,国家花了大力气培养,因此个人价值取向必须是为人民服务,人生理想必须是造福群众。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公务员也是社会劳动者,社会价值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不能简单地说成只有公务员才能给人民创造幸福。除了公务员,社会的任何行业和任何劳动者,都是社会财富的缔造者,人民创造历史,也在推进历史。从这里来看,社会的任何岗位都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不可否认,培养一个领导干部,国家是花了“大价钱”的。正如一个公司,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领导者,忽然要辞职,对公司人才战略而言,的确是一种损失;放在一个地区,一个机关单位,领导辞职下海,也算是人才的流失。但是正是有这种人才的流动,有进有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公务员行业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和活水源泉。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这种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也应当意识到到这种人才流动的危机感。
虽说人才流动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但是任何公司和单位,都会想方设法留住对公司有用的、贡献大的人才。试想,菏泽市副市长如果在私营企业,老板一定会开出更优越的条件让其留住,但是很可惜的是,他是国家公职人员,公司能开的“条件”,国家不能给。关于这点,笔者认为,国家不妨在这上面做一些探索。
公职人员的职务晋升既要靠实干,同时还要靠时间,这二者必须同上级领导的“口味”相吻合,才能实现更大的进步。在待遇上,也必须建立在以上三者的基础之上。因此,国家公务员的特殊也就体现在这一点。如果客观上无法轻易改变,可以在主观上多做文章。
副市长辞职毕竟是少数,在这个行业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好不容易熬到一个副市长,众多人望尘莫及的地位和名誉,说走就走。叹息、佩服之余,也不免有些疑问,什么辞职?笔者认为,社会应该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只是方向不同;但是相关部门不能只当看客,把副市长辞职当新闻一看了之,应当分析这其中的缘由。是待遇问题、职务问题,还是感情问题,如果不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众多领导干部辞职也不利于工作持续稳定开展。
世界那么大,副市长也想出去看看。对整个社会而言,不足为奇,但是对于国家机关单位而言,也是一种痛。就像任何一个私营企业都不愿意自己的人才流失,国家机关单位也应该有这种危机意识,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也需要一种市场化的管理理念。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