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世说新语]党报发文号召买房背后的政绩观
江苏常州市的市委机关报《常州日报》在其头版头条位置刊发《我市目前已到购房好时机》一文,文中援引常州及江苏多方数据,并以业内人士观点称“我市房价已无下降空间,近期是购房好时机”。该文随后被多家网站转载,网友纷纷跟帖盖楼,并在微信、微博等个人社交媒体上被多次转发、评论。多数网民舆论认为地方党报此文是变相救市行为。(人民网7月15日电)
根据新华网报道,1-5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下降7.8%,销售额下降8.5%;住宅两项销售指标分别下降9.2%和10.2%。2014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城市房价明显遇冷。面对2014年上半年的楼市表现,部分地方开始为楼市限购松绑,促进楼市再现春天。正如人民网所言,虽然各地根据自身的实际进行政策调整,但并不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可以无限制,无节操地去“救市”,更何况《常州日报》作为市级地方政府党报,竟然在头版头条发文号召市民买房,说此时购房是“最佳买房时机”,这样的救市行为“实属没有节操的行为”,其急切追求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政绩观昭然于世。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顺应市场要求,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首要任务,《常州日报》作为地方党委政府宣传的首要阵地,不但发文号召群众买房,并且不知从何处援引多组数据来证明此时购房是“最佳时机”,而且仿佛还带告诫式的口吻宣称“我市房价已无下降空间,近期是购房好时机”。
我们将《常州日报》自己发布的数据与记者从其它专业网站援引的数据对比不难看出其中的疑点。今年前6月常州共有66个项目开盘或加推新房源,新增房源超过17000套,较2013年上半年同期增加了近1000套;而《常州日报》称,开发企业均在有意识地减少推盘,减轻市场的压力。常州市2014上半年商品房成交36196套,其中商品住宅成交25450套,同比去年31031套下跌17.99%,若按近26周常州市商品住宅周平均11.96万平方米的销售速度计算,目前常州市的新房可售量需要超过103周的时间才能被市场完全消化掉,也就是近2年的时间;而《常州日报》称,今年上半年常州市市区商品住房的供销比为1:0.93,与去年的1:0.76相比,“去化效率明显提高”。
当记者致电常州市常州市房管局局长孙勇和作者时,双方均表示对于该报道现在不方便予以评价。洋洋洒洒的大笔文章都能写出来,为何对该报道“不方便予以评价”呢?敢做就敢当,除非这篇报道内容不实,数据纯属捏造,“购房好时机”是作者意淫,而该篇文章的真正角色是房地产推手。作为地方党报,代表的是一方党委政府,公然在头版头条发文号召买房,这样的政绩观可谓与时下提倡的“三严三实”的要求差之千里。
根据报道,常州市政府大规模卖地,城镇化人口规模跟不上房子供应量,随着工业基地的衰弱,城市人口聚集能力锐减,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房屋闲置、空置,卖不出去的情况很多,究其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供地过剩。
先是靠卖地拉动地方经济,结果供过于求造成积压,再靠号召买房解决房地产企业库存积压,如果公众不响应号召下一步是不是要发文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参与购房呢?这样做无异于自己给自己下套,越套越深,最后难免会发展成为泡沫经济、恶性循环经济。在全国各级各地方深化改革,逐步实现城市转型升级的大环境下,常州市委市政府应着眼长远,转变发展方式,尤其是要转变卖地就能带动经济发展的过时的政绩观念,尽快探索和建立适应城市发展和满足公众需求的经济增长点,靠无节制的卖地和党报吆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文/李霖 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
刊发媒体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