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的原创 » 原创时评 » 浏览内容
【时政观察】发展壮大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之举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靠增收,增收靠产业。在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决战脱贫攻坚正如火如荼步入收收官阶段,经过不断努力探索实践,从贫困县到贫困村,再到贫困户,逐渐形成了依靠产业脱贫的生动局面,不仅有效推动了群众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也从根本上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今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和鼓励,“小黄花”在云州区成了大产业,今年刚刚推出的采摘观光游营收180多万元,“小黄花”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幸福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磅之举、根本之策,从制定帮扶政策到开展技术帮扶活动,从配套金融扶持资金到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一条以发展壮大扶贫产业为主线的脱贫攻坚脉络强劲有力,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有活力、有市场的产业链。农村产业的集群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完善的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品牌效益不断提高,产品品质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幸福感洋溢在脸上,实践证明,发展壮大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之举。
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必须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为我们如何选择产业提供了方法和指南。各村地理、位置、土壤、气候、自然资源等条件各有不同,精准选好产业是关键,也是基础。要深入田间地头把情况摸准摸透,把产业选择作为一项重大课题深入调研,广泛征集意见,多方考察学习。要把贫困群众的“最擅长”和本村的“最适宜”结合起来,想群众之所想,努力画出贫困群众所思所想和产业发展规划之间的最大“同心圆”,增强贫困群众发展壮大产业的内生动力。
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必须把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工作。脱贫攻坚的最终目的是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因此,让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动力在于群众自身。要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掌握每个贫困群众的技能特点,针对“不会”的情况,要大力开展技能培训,针对“不专”的情况,要精准滴灌、一对一帮扶,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发展壮大产业的“硬核技能”。要把品牌打造、品质提升、开拓市场、营销技能等纳入其中,着力转变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潮流,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提升贫困群众致富技能技术。
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必须把生态优先作为长远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不以生态环境为本底的产业既损害子孙利益,也壮大不起来、走不长走不远。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一条不可僭越的底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打击纠治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要结合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挖掘“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农业产业,让自然资源为农产品赋值赋质。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开发运用新技术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探索发展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观光旅游农业。
发展壮大产业不能急于求成,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想办法、出实招、给政策,从实处着力,把选好的产业培育好、发展好、壮大起来,只有这样,贫困群众才能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作者:李丁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