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行业研究 » 浏览内容
用好“互联网+”,拓展精神文明建设领域
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互联网+”的理念,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互联网客户端已成为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强势媒体和重要舆论场地,占据了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活空间和时间。强化阵地意识,用好“互联网+”,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迫在眉睫的新课题。如何科学高效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和平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如何实现“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的互融发展,使网络真正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是摆在我们精神文明建设战线亟待关注和探索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强化阵地意识,掌握“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动权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唯有不断拓展平台,所涉及的面才会更宽泛。近年来,云南省文明办借助微博、微信等即时媒体平台,发挥其移动便捷和参与互动性强的优势,从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创建工作的难点问题着手,精心打造文明微品牌,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我们以“传播文明、引领风尚,缔造云南形象”为宗旨,把云南文明网建设成为引领文明新风尚的重要阵地,该网分为州市播报、文明长廊、文明创建、道德建设、志愿服务、文化建设、图说云南等版块,全面介绍和提供云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资讯和信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亲和力强,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内容和形式,增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网站于2011年4月份正式加入并成为中国文明网联盟网站,已成为展示我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丰硕成果的重要窗口。为了顺应时代的要求,2014年以来,我们先后开通了云南文明网官方微信、微博互动交流平台,“双微”平台信息发布紧跟社会热点难点,聚焦群众关切话题,大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文明风尚,唱响主旋律,网聚正能量,把文明和道德的光与热传递给每个人,让人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希望,传递实实在在的温暖感动,推动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截至目前,云南文明网“双微”互动平台共发布微信、微博4300余条,粉丝关注网民7100余人。
二、用“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正能量,积极构建和谐网上社会
一是要着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创新有内容层次的网络文化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引导不同群体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二是要打造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不断丰富新闻网站、主流网站的访谈、直播等音视频形式,加强嘉宾访谈和网上直播,逐步形成网上舆论主导核心;通过“文化大讲坛”等形式,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我国网民的文明素养;广泛运用论坛、网评、博文等大批网络互动模式,用“网言网语”说“网事网情”,与网民共同探讨社会热点问题和网民关注话题,充分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引领网上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要构建网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要积极关注网民新的需求,积极利用各种网络新技术,不断推出新的网络应用,加强内容建设,不断推出网络文化新产品,培育新的业态,满足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认真落实“文明上网、文明办网”自律公约,广泛采纳网民建议,在引入社会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广泛开展网络道德评议,形成积极、向上、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为网民提供一个健康、清新的网络精神家园。
三、拓展领域,使“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
当前,“互联网+”已被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利用互联网来拓展阵地,承载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要与“互联网+”结合,必须进一步拓展其领域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让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一步,云南省文明办将探索在“互联网+”上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依托“互联网+”,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实现帮扶零距离。探索打造“PC+手机端”志愿服务综合平台,逐步实现志愿者报名、信息录入、信息生成、信息查询及供需对接的程序单一简单化,达到志愿活动区域灵活、认领精准、线上线下互动、服务效果明确、评价体系精准等目标。二是依托“互联网+”,推进诚信建设。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互联网定期发布诚信“红黑榜” ,建立健全诚信档案,逐步实现社会诚信网上发布和查询。三是依托“互联网+”,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受益。进一步完善数字青少年宫建设,为未成年人构筑清朗网络,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户外,在中小学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使云南偏远地区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此外,我们还将在“互联网+弘扬云南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互联网+道德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形式,积累经验,打造特色品牌,使“互联网+精神文明建设”在云南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作者:云南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李联斌)
评论 共0条 (RSS 2.0) 发表评论